
近日,菲律宾椰子管理局(Philippine Coconut Authority)联合比科尔大学、财政部海关局、农业部植物产业局、菲律宾活性炭制造协会等十多个权威机构和行业协会发布国家标准草案PNS/PCA 04:2025《椰壳炭-分类和规格》,这份看似普通的技术文件,却可能重新定义椰壳炭产品的国际市场格局。
新标准将椰壳炭正式归类为危险品,对包装和运输环节提出了要求,这些变化将不可避免地推高海运和清关成本。
标准第4.2条明确规定,椰壳炭的联合国编号为1361(碳动物或植物来源),分类为第4.2类(易自燃物质)。

从普通货物到危险品的转变,意味着椰壳炭在订舱、申报、运输和清关各个环节都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程序和更高的收费标准。
首先,危险品运输需要专用舱位、特殊处理和优先安排,这些服务都意味着额外的费用。
其次,危险品归类给清关环节带来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时间也影响成本。
文件要求:危险品清关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明文件,包括风化报告、包装合格证明、危险品分类鉴定报告等。文件的准备和审核将延长清关时间,增加滞港风险和成本。
查验概率:危险品比普通货物面临更高的查验概率,查验费用和由此产生的延误将进一步增加成本。
监管要求:不同国家对危险品的进口监管要求各异,进口商可能需要申请特殊许可证或满足额外条件,这些程序都增加了清关的不确定性和成本。
保险费用:作为危险品,椰壳炭的运输保险费率很可能上调,这又是一项不可避免的成本增加。
运输成本的上升已成定局。菲律宾作为全球主要的椰壳炭供应国,这一标准的实施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影响。贸易商必须重新计算成本结构,下游用户则需准备迎接价格上涨。
新标准对椰壳炭的理化参数设置了明确门槛,这些要求虽然提升了产品品质,但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用于加热的椰壳炭参数要求:热值(≥30,970 kJ/kg)、水分(≤10%)、固定碳(≥80%)、灰分(≤5%)。

为达到这些参数,生产企业必须投入更先进的设备和更严格的质控体系,这些投入最终将反映在产品价格上。同时,检测认证费用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额外成本。
新标准第8章对包装提出了详尽而严格的要求,这些规定显著增加了包装成本和管理复杂度。

为达到这些参数,生产企业必须投入更先进的设备和更严格的质控体系,这些投入最终将反映在产品价格上。同时,检测认证费用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额外成本。
新标准第8章对包装提出了详尽而严格的要求,这些规定显著增加了包装成本和管理复杂度。

风化期要求:装入集装箱只能在至少14天的风化期结束后开始,这意味着生产商需要更大的仓储空间和更长的库存周转期,增加了仓储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
风化报告:必须随货物提交详细的风化报告,包括生产日期、包装日期、包装类型和材料温度等信息。这份文件的准备和审核增加了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
集装箱配置:根据IMDG特别条款978.6,集装箱内必须保持至少30厘米的顶空空间。这一要求直接降低了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变相提高了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
安全堆放:包装在集装箱内必须均匀分布和固定,允许在集装箱门附近留出空隙以便应急处理。这种专业的装箱要求需要更熟练的工人和更多的作业时间。
联系人:韩先生
联系方式 :13861313805
邮箱:louis.han@e-tygroup.com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苏虹中路393号1幢109室